• 1 偏鄉教育政策
  • 2 台灣偏鄉地圖
  • 3 老師哪裡找
  • 4 教育資源
  • 5 孩童臉譜

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

老師,你會不會回來?偏鄉教育也可以不一樣:專訪王政忠

2011.9.21

老師,你會不會回來?偏鄉教育也可以不一樣:專訪王政忠

老師,你會不會回來?偏鄉教育也可以不一樣:專訪王政忠

  在二零零八年以前,我幾乎不曾抬起頭來去關注這個校園以外的教育環境,不在乎缺乏的教學資源,不計較克難的校園設備,不清楚先進的教育理論,不去想這樣做那樣做值不值得、應不應該。

  我的目光只集中在我的學生身上,想盡一切辦法,要守住並提升他們的基本能力,要提供並創造他們的成功機會,要激發並內化他們的學習動機,要塑造並永續他們的學習氛圍。
  二零一一年,我決定了一個更為巨大的選擇—寫下來,變成文字。除了是為了傳達一種價值—關於教育可以改變孩子命運的價值,更希望分享一個關於教育工作者其實可以嘗試的方向,或許,可以讓這樣的答案不僅只是我們的答案。—摘自《老師,你會不會回來》王政忠自序

  偏鄉弱勢的孩子,家境貧困、外務眾多、缺乏教學資源、課業上不易成就,是否仍能有改變人生的機會?只要有愛與關懷,礫地也能發新芽!

  時間回到十三年前,位在全臺灣最窮的平地鄉之一、全南投稅收最少的中寮鄉爽文國中,遇到了九二一大地震,校舍全毀,前途茫茫。

  曾經在此處實習的王政忠老師,原打定主意要離開此處到大都會區發展;卻在災後返回學校,見到了兩個大哭的女學生,訴說著家破人亡,問他:「老師,你會不會回來?」

  出身於貧困家庭的他,重新思考自己投身教育的初衷,以及成長過程中老師的關懷,決定回到爽文國忠,幫助這群孩子也能獲得公平且優質的教育資源。

  他聯合學校教師團隊,積極紮根學生基礎教育,並在校長的支持下開辦多元課程,並且設計「教學護照」,推動跳蚤市場競標,讓孩子能把學校榮譽,換做對家計有實際幫助的物品,增加家長的支持互動及學生自信。爽中畢業生對學校充滿懷念,成立「青年軍」輔導學弟妹課業,更獲得優秀志工團隊獎項。

  教育,是引導人成為真正的人的過程。在教改議題討論正熱時,王政忠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教育的真諦。誠品站專訪王政忠老師,談談這十三年來的點滴甘苦。


誠品站:九二一大地震後,國內外愛心資源湧向災區,帶動弱勢偏鄉,您也決定重返爽文國中。這個時間點,是否是讓學校改頭換面的關鍵因素?

王政忠:地震前到爽文國中實習,看到學生的學習態度、求學的環境,老實說是非常排斥的,整體環境和都市落差太大。雖然我在求學過程中有三個老師幫助過我,投身教職除了圖溫飽外也是因為想回饋幫助孩子,但當時更想在都市區當個名師,施展教學的魅力。我告訴自己,時間一結束我就要離開。

  學生問我要不要回來,那句話是我開始思考的催化劑,讓我回想投身教育的初衷。這是重大的選擇,我猶豫再三,直到和謝百亮校長一席話後,覺得可以跟著校長一起努力,或許有改變機會,應該留下來,讓孩子得到應得的對待。

  九二一地震後的重建,的確是一個好的時間點,人力物力聚集充滿了希望;但是沒有化為行動落實,也只能是一場空。所以我們從生活教育開始做起,前兩三年用盡各種方法,幫助學生改變行為和態度,但當時我們並不知道未來會如何。

  不過由於社會協助災區重建的風潮,當時位於災區的學校老師,內心也激發一股想幫助孩子的心,跟著我們一起動,對學生多一分的照顧與關懷;可是大家都沒想到我會堅持那麼久。(笑)

  幾年投入下來,學生改變產生學習動機,轉過來影響老師,讓這種改變成為常態,開始新的互動,希望工程就有了好的開始,我想是諸多方面的機緣配合。

誠品站:您才剛離開校園不久,卻能掌握學生心態,為何您這麼了解他們?為何又決定從生活教育開始做起?

王政忠:這和我的生活經驗相關。中學時期我曾被老師叫起來罵,罵我上課不認真聽課、又不參加課後輔導的話,成績不可能提升;但老師不知道的是,我回到家要照顧弟妹、洗衣煮飯,家裡沒有大人管我、更沒有人理我。

  比照這群學生,他們的生活也是一樣辛苦。當學生遇到農忙時間,回家可能要剪檳榔蒂或者採收柳丁,他要如何照顧功課?地震後,我曾到學生家中做家庭訪問,外表看來寬闊的重建鐵皮屋,走進去後,發現客廳、臥房、廚房的分界僅用衣服隔開,一家四口擁擠的住在一起,連張書桌都沒有。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孩子,怎麼忍心苛責他回家不寫功課?

  理解這群孩子後,不代表就要認同他們的行為,包容學生沒有用,因為他們未來要出社會,總要面對現實的考驗;我們能做的,是幫他設想,從旁協助學生解決問題。

  孩子在地震中受到驚嚇,加上原本就弱勢的環境,在這群孩子不馴的外表下,背後隱藏的是茫然、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。他們做事時,可能不知道這樣是對還是錯,就算錯了,也可能不知道錯在哪裡!所以當我們引導學生往對的方向前進時,學生也沒有太大的排斥,因為終於有人願意指點出正確的方向。

  我認為,老師在教導學生時,把愛放在前面,關懷關心放在嘴邊,堅持原則化成行動,學生感受得到,會跟著你走。要是老師只將堅持放在前面,學生看不到你對他們的關心,會產生抗拒的心,你罵他,他只會更裝死,一點幫助都沒有。

  當學生明白了「站有站相、坐有坐相」的基本道理並且願意遵從時,就是很好的開始,因為這代表這群孩子是受教的!生活教育是一切的根本。


誠品站:在學校缺乏資源的情況下,您仍堅持推動多元教育。為何多元教育那麼重要?

王政忠:在偏鄉弱勢,要創造多元教育環境非常不容易。由於學生人數少,教育部規定編制的老師更少,使得老師往往要兼很多非專科的術科課程,例如音樂、美術、體育…等。

  術業有專攻,有心準備課程的老師,造成身心俱疲且額外負擔大,這也是偏鄉老師流動率高的原因:而無力負擔的老師,往往將這些課程拿來自修、看影片,甚至拿來考試。老師累是一回事,學生得不到專業的對待,是更大的問題。

  震災後,政府撥了一筆經費,讓學生有機會接受不同的教育,也讓學生不覺得學校無聊,不排斥學校。我卻認為它還有更重要的使命: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成功經驗!

  偏鄉弱勢的孩子,在成績導向的教育趨勢中成就感低,她們失去了成功的美好經驗,學習過程中更為退縮,當外界需要他、能給他成就感與肯定時,就會造成中輟、蹺課等結果。

  我們希望這群學生們能多留一點時間在學校,開設他們感興趣、擅長或富挑戰性的體育、美術、音樂等課程。在其中,學生獲得讚美和成功經驗,就能建立自信,勇於面對其它挑戰;在學科上也能勇於嘗試,克服逃避與害怕挫折的心態。

  體制內無法解決多元教育的問題,就尋求體制外的管道,用兼課、社團、專長聘等方式來聘任專業老師。目前我們只有美術、音樂的專任老師,還有許多科目出缺,但即使只有一點點資源,也為學生開創了新的舞台,成果出色。

  體制外的努力我們已經做了六七年,而目前教育部開始執行「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計畫」,好幾個學校可以合聘一個專長老師,至少是個好的開始。

誠品站:十數年的教改對學校教育是否有所影響?十二年國教即將上路,是否會有所影響?


王政忠:九年一貫的重大精神是課程鬆綁,主導權回到老師學生。對我們學校來說並沒有差別,因為沒人管我們在幹嘛!所以我們一直能做想做的事情﹔課程鬆綁,只是能讓我們更名正言順地放手去做。

  教改不變的宗旨,在於養成學生的基本能力。學生能擁有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,並瞭解開發自己,能做出自己最有把握的選擇,而非只有一條路可以走,就是國家之福!這也是十幾年來,一直存在的挑戰。

  有的老師認為實施十二年國教後,因為不考試,學生就不聽課了。或許應該換個角度想:花費在準備在考試的時間,可拿來培育學生的多元能力,檢驗方式也能更開放。或許未來不用在填鴨分數上斤斤計較,但如何讓學生擁有基本能力、培養解決問題的方法,並抱持好的學習態度,是更大的課題。

  大眾對十二年國教充滿恐慌:政治人物因選票壓力而發言,直升機父母不了解教改目標擔心孩子未來,老師則因沒有奧援失去了發聲的勇氣。我認為教育部的用意是好的,讓教育回歸培育基本能力,希望教育部能更勇敢堅持,家長及教師深入思考教育的目的。


誠品站:教師節將至,能否給普天下的老師打打氣呢?

王政忠:每位老師面臨考驗不同,但在內心深處都要擁有正向堅持。

  我會提醒自己:現在教導別人的孩子,是影響著自己的未來,因為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。當老師有這種體認時,會用盡各種手段來影響學生,卻不會不擇手段。

  老師應當像「司機」一樣,載著學生在學習的路上,如何讓乘客願意上車、留在車上的時間很開心,下車時願意說謝謝。當更多乘客成為你的追隨者,你就要成為「超人」,不能只依循路線,而是要改變生命的基調了!

  當老師為了解決問題不擇手段時,學生也能感受得到,事情難以解決;但當老師有使命,在家長和學校為難時,能有把握說服對方,也能瞭解學生個別差異輔導之。我們一起加油!

【簡介】
王政忠
SUPER POWER教師。
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、南投縣第六期國中主任班結業、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,現在是南投縣立爽文國中教導主任。
但他最喜歡的頭銜是爽中青年軍的頭子!
因為在成長的路上經歷過舉目無親的孤單、徬徨與無助,所以他知道沒有家庭溫暖的青少年為什麼會自暴自棄;因為在求學的路上經歷過自力更生的辛酸、坎坷與咬牙,所以他知道沒有師長扶持的孩子們為什麼會認輸認命。
因為教育,讓他得以從貧窮翻身,所以他投入教育;因為老師,讓他得以從弱勢脫困,所以他成為老師。
因為愛,所以他在位於全臺灣最窮的平地鄉鎮之一的學校落腳,為弱勢的孩子們構築希望、創造機會、堅持夢想。
他的信仰是學生,他是超人教師!


資料來源:誠品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